
在本轮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县纪检监察干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夜以继日坚守岗位,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疫情不退 我不“退”
十月的夜晚略带凉意,因为疫情,往日车水马龙的县城城区,已然沉寂下来。
10月25日晚上6点,早早吃过晚饭的尹金祥穿着红马甲来到了小区执勤。作为县纪委监委派驻县科工局纪检监察组的副组长,再过一段时间,他就要退休了。昏黄的灯光下,尹金祥站直了身子,再一次把胸前的党员干部志愿者工作证整理了一下。
“虽然过段时间我就要退休了,但我想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站好最后一班岗,理由有三点:一是本人身体健康强壮,无任何异常情况;二是作为纪检监察干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三是身为党员,疫情不退,我不退,请组织放心!”一天前,面对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尹金祥想都没想即将退休,主动向组织表明了自己坚定的态度。
从晚上6点到凌晨2点执勤结束,再到早上6点起床,只睡了4个小时的尹金祥又立马赶到了核酸采样点。根据县委的安排,从10月26日起,县城主城区启动第七至第九轮全民核酸检测,连续3天进行核酸采样,尹金祥担任现场工作人员。
“请您在排队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保持两米安全距离……”
3天来,在核酸采样现场,尹金祥一会儿是“宣传员”、一会儿是“引导员”、一会儿是“监督员”。虽然睡眠不足,身体有点疲倦,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尹金祥的身影和洪亮的声音。
入夜时分,忙碌了一整天的尹金祥又回到了家中,退休的日子又近了一天,但尹金祥的内心依然充满干劲。
“疫情当前我向前,疫情不退我不退。”
我是一名纪检“兵”
“老人家,我们扶着您过马路,别摔倒了……”
他是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曾维平,10月28日,是他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服务。整个上午,这个曾经军人出身的汉子始终没停过。
在同事们看来,今天的曾维平和平常一样。只有少数人知道,此时的他心中依然悲伤,只是这位“硬汉”把悲伤深深地掩藏在了心底,全身心地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就在10月24日,曾维平的岳父不幸去世,在后事操办过程中,身为纪检监察干部的曾维平向家人一再强调,一切从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书记好,在您的关心下,我严格按要求将岳父的后事料理完毕,请求归队,请您指示。”
10月26日操办完岳父的后事,第二天上午,曾维平第一时间向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提名人选曾宇亮申请,请求立即回到疫情防控一线。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也是一名纪检兵,请组织放心,我可以……”
10月27日晚上7点,曾维平正式归岗。对于这次主动请战,曾维平其实心中早有决定,“现在是关键时期,大家都到一线去了,我怎么能因为家里的事情落在后面……”
谈话间,曾维平的声音依然嘶哑。身边的同志们都连续工作了几天,接下来,他准备多做一些,“共分担才更有力量,我坚信众志成城终可胜。”
不一样的“杨书记”
“协助采样1200多份,完成核酸采样任务,需要注意的有几点……”
一本笔记本上,记录着临时党支部书记杨文达的“疫”线经历。从街道纪工委书记到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干部,再到花山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中间仅仅过了几个月。
“说老实话,这个岗位责任重大,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疫情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在哪里。此次我县成立了32个临时党支部,杨文达所在的文昌街道花山社区临时党支部的党员推选他担任党支部书记。这个不一样的“杨书记”,让杨文达感受到了党员们的信任,也倍感压力。
“不一样的‘杨书记’,一样的担当。”杨文达说,连日来,看到大家昼夜奋战,这两天“杨书记”的称呼,又让他意识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你们负责与小区联系,落实好错峰采样要求;你们负责这里的秩序维护……”
“小朋友,口罩不要取下来,等下病毒跑进去啦。”
工作中,杨文达反复提醒自己,要当好这个临时党支部书记,必须自己当表率,把工作安排得细致深入,拿出在乡镇工作的“婆婆嘴”功夫,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
“杨书记,这里有一个应到指定医院采样的。”
10月27日,在听到党员报告有一个人情绪激动,不愿去指定医院采样后,杨文达用一张“婆婆嘴”成功劝导。
3天来,杨文达始终以饱满的精神扑在工作中,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10月28日上午9时,因为连日工作,头晕眼花差一点倒在了地上。但心中的信念告诉他,党支部书记是“责任”,只要身体没倒下去,精神就必须坚持下去。
“很辛苦,但能用这份辛苦换来县城的平安,值!”
上午的核酸采样点工作结束后,杨文达又回到自己负责的执勤点,拿出笔记本。对这位“杨书记”来说,疫情防控工作必须保持满格状态,他需要时时盘点,想想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我们更要先上……”
从10月17到10月28日,他已经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12天;从早上6点到凌晨12点,他每天坚守防疫最前线至少工作18小时。
他,就是黄桥镇纪委书记李建军。
对这位年逾50岁的“纪检老将”来说,最近的工作节奏十分紧。因前几年做了切脾手术,身体免疫力低下,每次碰到镇里的重要工作,李建军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了镇里。这次,李建军又让妻子收拾好一袋衣服,开始了“白+黑”常态。
“村、社区常住人口是否通知到位?核酸检测物资是否准备充足?工作人员的防护是否到位?”“各位父老乡亲,请大家排好队,佩戴口罩,保持2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白天忙完疫情防控工作督查,晚上还要负责核酸采样点的工作。10月27日晚上,李建军负责黄桥镇城区最复杂、任务最重的一个核酸采样点工作,看到村里小喇叭不够用,李建军直接扯着嗓子维持现场秩序。在声音嘶哑后,又继续冒着雨用手势引导群众。
“你们看,这个工作人员肯定是党员,嗓子都喊哑了,我再去插队,其他人也跟着插队,不就乱了吗。”
等待做核酸采样的队伍中,一位穿着单薄的老奶奶一直被人劝说排到前面去,但老奶奶听到李建军嘶哑的声音后,笑着拒绝了。
10月28日凌晨1点半,雨依然下着。在李建军和党员干部们的努力下,2000余人的核酸采样任务终于顺利完成。
整理东西回镇政府时,看到李建军表情痛苦,同事们劝他先走,但李建军却摇了摇头,“这几天大家都很忙很累,我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我们党员干部要先上,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先上!
回去的途中,李建军笑着和镇纪委干部米海燕说,“希望这次疫情早点结束,不要让家里人担心了……”
一袋最甜的零食
“阿姨,这些都是我最喜欢的零食,送给你吃。”
10月25日,县纪委监委组织部副部长尹玮向桔城社区报到后,被分配在茶电小区西入口卡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晚上7点左右,一个小朋友给她送来了一袋爱心零食,她在朋友圈写下,“你做的一些小事,群众都看在眼里,也许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吧。”
尹玮说,这一袋零食一定是小朋友的珍藏,不由让她想到了同样爱吃零食的女儿。由于夫妻俩都是公务员,在县城城区管控通告下发以后,他们第一时间将儿子和女儿送到外婆家后就迅速投入抗疫工作。尹玮也时不时会想想孩子们是否按时吃饭、认真完成作业,会不会很想妈妈,但看到自己身上的红马甲和胸前戴的党徽时,便瞬间掐断了思念。
“必须马上维持秩序!”
10月26日清晨六点,等待核酸采样的群众陆续排起了长队,手中的面包还没有吃完,尹玮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一天,她做的事情有很多:维护核酸采样点秩序,提醒群众做好自我防护,引导群众保持距离;遇到有群众因插队起纠纷,耐心劝和,遇到有老弱病残的群众,主动搭把手,安排他们优先排队。一天下来,来回跑动的腿有点酸痛,嗓子也接近嘶哑。
这几天,尹玮有时半夜在卡点值守,有时当信息员协助核酸采样。对于尹玮来说,只有他们每一位志愿者的十分努力,才能尽早一点换来每一个家庭的团聚。
从“办案点”到“卡点”
“停下手中的工作,下沉到社区。”
10月25日中午,正在办案点工作的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委办纪检监察组干部付牡君接到立即赶往蔬菜村委会报到的紧急通知。
蔬菜村委会的党员干部志愿者共有41名,与付牡君一同前来报到的,还有她的老公县水利局干部龙辉。根据蔬菜村委会的统一安排,付牡君夫妻两人负责城关一小围墙出口A班防疫守卡工作,执勤时间从早上6点到下午2点。
“滴滴滴……”
10月26日凌晨5点30分,付牡君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简单的洗漱,将熟睡中的女儿交付给家中老人后,夫妻俩立马带上干粮赶往卡点执勤。此时天还没亮,街道很静,只有环卫车辆行驶在空旷的马路上喷洒着消毒药水。
凌晨6点半,陆续有居民通过卡点参加全员核酸检测。在卡点警戒线边,夫妻两人有序引导居民扫码,嘱托大家戴好口罩、不扎堆,保持规定距离前往采样点。期间,虽然不时有居民想要骑车出行购物,但在两人的耐心解释下,都自觉回家了。
“一天的执勤累不累?”
下午2点半,卡点执勤结束。回家途中,付牡君对丈夫的关切笑着说:“无论社区安排什么工作,我们都要认真做好,不讲价钱,不讲条件,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责任和工作纪律,这是我们应做的,也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
10月27日凌晨6点,付牡君夫妇又准时赶到执勤卡点。经过他们前一天的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卡点秩序井然。上午10点,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卡口更显冷清,牡君抽空打了电话,得知老人小孩顺利采样回家后,随即投入执勤工作。
“城区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家庭,守好这道卡,就是守护好这些家庭的幸福。”
和付牡君夫妻一样,还有很多的志愿者坚守在一道道的卡点,这些卡点终将铸就疫情防控的屏障,守护住美丽桔城的平安!
微光点点、聚而成炬,照亮夜空……
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每个人致敬!
责编:付泽宇
来源:洞口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