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的“生命竹桥” ——洞口县月溪镇基层干部在洪峰中挺起不屈脊梁
2025-06-18 19:39:57          来源:洞口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杨嘉泓 |          浏览量:17614

洞口融媒6月18日讯(记者:谢定局 王颖蓓 欧阳沐娟  通讯员:谢良 戴玲)6月8日3时至9时,邵阳迎来强降雨时段,其中最大降水174毫米、最大小时雨强110.8毫米均位于绥宁县金屋塘镇金屋站。

“我们白羊村与金屋塘镇受灾严重的金屋村山水相连,境内的白羊河就发源于金屋塘,所以受灾也最严重。”6月18日,洞口县月溪镇白羊村党支部书记李惠艳依然奋战在修复连接两村的水毁公路现场,回忆起10天前那场“5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她坚定地说:“共产党员在洪峰中挺起脊梁,洪水吓不倒我们!”

靠前指挥,筑牢坚强堡垒

6月8日凌晨3时许,正在值班值守的月溪镇党委书记龙建军陆续接到县应急部门的通知,月溪境内将迎来强暴雨袭击,要求密切关注汛情,并适时启动“户帮户”紧急转移避险应急工作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龙建军马上披上雨衣,叫上该镇负责安全生产的张家军副镇长察看汛情。“此时的月溪正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山洪咆哮,河流水位急剧上涨。”龙建军马上安排工作人员联系境内各村,及时掌握各村的汛情。

4时许,根据信息汇总:位于山坳中与金屋塘交界的白羊村成为重灾区——部分低洼地带被浑浊的洪水吞噬,道路塌方中断,部分房屋告急,电力通讯一度陷入瘫痪。

此时的月溪镇机关院内,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在淋湿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处险情,沙哑的嗓音一遍遍调度着抢险力量。该镇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深入最危险的区域勘察水情、评估风险、组织转移。“每一户都不能落下,每一个隐患点都要盯死!”成为回荡在雨幕中最坚定的声音。

冲锋在前,扛起先锋旗帜

灾情就是战场,时间就是生命!危急时刻,为第一时间了解各村受灾情况,张家军决定第一时间挺进受灾最严重、距月溪镇政府20公里外的白羊村了解灾情。

“车辆在月白公路行进不到一公里就遇到了塌方,车辆只能折返,我们决定徒步进村。”5时许,由于道路塌方,张家军带上该镇农综中心工作人员龙金钢冒雨挺进受灾严重的月白公路沿线的月溪、欧溪、三溪、白羊等村,实地指导村民抗洪抢险。

“一路上险情不断,但及时掌握了灾情,为后续救援赢得宝贵时间,是值得的。”在瓢泼大雨中,张家军和龙金钢踩着泥泞道路、冒着二次塌方的风险艰难前进。将近两小时后,他们终于抵达白羊村,这时才发现身上全被雨水和汗水浇透,穿着雨鞋的双脚早已失去知觉,两个脚掌全都被泡肿、磨破……

暴雨引发多处山体滑坡,月白公路大小塌方达8处之多。该镇立即调集机械,组织应急分队投入抢通战斗。雨水混合着汗水,铁锹与石块碰撞。连续奋战数小时后,月白公路终于打通,救援物资和人员得以源源不断送入。

生死营救,搭建“生命竹桥”

“搭帮镇村干部和好邻居,是你们救了我全家呦!”6月18日,白羊村院子组61岁的刘春堂老人见到前来察看灾后重建工作的村党支部书记李惠艳,仍然哽咽着反复表达感激之情。

李惠艳介绍,8日6时许,她接到刘春堂紧急求助电话,称其一家6口(其中还有1名婴儿)被洪水围困家中,急需救援。接到预警后,李惠艳立即启动“户帮户”紧急转移避险应急预案,组织刘春堂家附近退役军人肖调勇等3名青年志愿者,前往其住处实施营救。

此时,刘春堂家一楼已被洪水淹没,无法出入。肖调勇仔细察看地形后,决定绕至其屋旁山上,就地取材通过砍伐竹木搭建“竹桥”连接其住房二楼,打造临时救援通道助其一家脱困。

“边上的竹子不能全砍倒,要留一丝牵连,这样架过去还能受力,不容易被洪水冲走。”肖调勇的父亲肖和平懂得篾匠活,关键时刻提醒大家要把竹子在根部捆牢,确保安全。

半个小时后,10余根粗壮的竹子被捆成“生命竹桥”横贯在高20余米宽10余米的半空中,刘春堂家6名受困人员逐一爬过“竹桥”成功脱险。

此时,脱险后的刘春堂一家全身湿透,还沉浸在巨大的恐慌和惊悸中,受到惊吓的婴儿也啼哭不止。

“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两家本就走得近,灾难面前更应该互相帮助。”善良的肖调勇立即上前安慰,并找出家中的衣物给他们换上。70岁肖和平老人更做好可口的饭菜,两家人在风雨中相互鼓励,吃了一顿“终生难忘的团圆饭”。

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李惠艳带领党员干部,蹚着齐腰深的激流,挨家挨户拍门呼喊,手电筒的光束在漆黑的雨幕中划出生命的轨迹。

此时,村干部刘建华接到肖艳平的求助电话,称其76岁的母亲龙友清被洪水围困家中,亟需救援。接到电话后,村干部李德峰立即组织肖调红、刘玉雄等周边热心群众,前往救援。赶到时,龙友清家房门紧闭,已被洪水围困多时,一楼进水1米多深。来不及多想,救援人员强行涉水破门,将正站在桌子上六神无主的龙友清背负而出,顺利脱险……

党员干部的担当点燃了村民共克时艰的信心与力量。许多年轻村民自发加入救援和巡查队伍,邻里间互帮互助的场景随处可见,朴素的情谊在灾难的淬炼中愈发深厚。

洪水退后,留下满目疮痍。在溪流遍布的月溪镇,灾后重建的战斗并未止息。基层干部们依然坚守一线,组织群众清淤排涝,全面排查次生灾害隐患,协调电力、通讯、交通等部门抢修恢复,积极统计灾情谋划重建家园。

责编:杨嘉泓

来源:洞口县融媒体中心

时空新闻
首页轮播图
邵阳为什么这么红
文昌街道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