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听障男孩考入“双一流”大学
2022-08-09 17:22:45          来源:洞口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孙亚特 |          浏览量:83197

近日,听障男孩刘嵘浚收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母子喜极而泣。

患难母子蜕变双明星

刘嵘浚2004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和平社区的一个贫困家庭。他一岁时,家人发现他有听力障碍,经医院诊断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虽然不愿相信这么聪明可爱的孩子是个聋儿,但最后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医生说孩子听损严重,戴助听器没有效果,唯一的办法就是植入人工耳蜗。可是人工耳蜗的费用高达二十余万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讲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更何况植入人工耳蜗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康复。一家人心急如焚,四处筹措,半年时间终于凑齐了植入人工耳蜗的费用,终于盼到了去北京做手术的希望!

手术后要一个月才能开机,为了节省开支。他们租住在北京的一个地下室里,环境恶劣,只有一个透明的小窗可以看到外面马路上厚厚的积雪和行人的脚步,考虑到只租住一个月,他们取暖器也舍不得买,白天和妈妈、外婆用被子裹着取暖,望着窗外穿着不同鞋的双脚踩在厚厚的积雪上来来往往……终于熬过一个月,正在一家人满怀希望准备开机的时候,发现手术的伤口感染了,经过2次清脓术后,依然没好转,不得不再次手术,将耳蜗装置取了出来。

2岁半时,换另一侧重新植入,孩子终于告别了无声世界。在听力语言康复机构训练时,妈妈也在努力地学习康复技巧。3岁半时,妈妈坚持把他送进了普通幼儿园,意想不到的是,他不仅没落后,而且还是班上识字最多的孩子。

命运多舛,5岁时,父母离异,刘嵘浚跟着妈妈生活。他和妈妈以及外公外婆租住在县城一个破旧的老式职工宿舍,共2间房,冬冷夏热,做饭洗澡都在走廊。厕所是远隔几十米的公共厕所;冬天在阳台上洗澡冷得牙齿直打颤。妈妈坚持给他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为了纠正一个普通音准,往往重复无数遍发音,妈妈耐心地教,他就认真地学,学习和康复两不误,只要他读准了音,妈妈就会竖起大拇指夸赞“宝贝真棒”!房间虽小却充满着欢声笑语。

2010年,他们母子应邀参加全市、全省听力语言康复明星大赛,妈妈获得市第一省第二;他均获第二名的好成绩,成为省、市听力语言康复明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嵘浚学习非常刻苦。他从不迟到与缺课,每天放学回家总是直奔书桌做习题或看书。小学毕业那年,他的“小耳朵”出现了故障,必须更换外部装置,又需要七万多的费用。在这个小学升初中的重要关头,必须赶紧赶快。妈妈又开始四处筹钱,外公也拿出了压在床底的用报纸包裹着的发了霉的私房钱,外公是个油漆工,95年下岗后,就去了广东、浙江等地的汽修厂打工,这个工种非常辛苦而且对身体不好,可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一直干到因为超龄,工厂不再接受他为止,回乡后又去当保安补贴家用。虽在单亲家庭长大,可他依然感受到了家人满满的爱。令人欣慰的是,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文昌中学,后又直升重点高中——洞口一中。

回想这欣慰的背后承载着太多太多母子的苦与泪,困难与艰辛,初中开始妈妈每天早上五点多钟起床为他准备早餐和午饭,为了让他多睡觉,总是等饭菜准备好了再叫醒他,他为了早起看书把调了震动闹铃的手机抓在手里睡觉,后来有了振动手环,他就一只手戴一个,生怕闹钟没把他震醒。上课时他坐在前排,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不仅要“听”,而且要“看”,声音和唇语相结合才会听得更准确。扎实完成作业,若有不会就查阅笔记,或请教老师与同学。放学回到家很自觉地按自己的计划学习。妈妈要等他睡了才睡,手机上调满了跟他有关的闹钟,他成长的每一步她从不缺席,让儿子得以投入十分的精力于学习上,使其学业成绩一直保持优秀,每个学期都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称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一次见到大海,他捡起一个大海螺放在耳蜗边,听到了美妙的声音。自此,在心里播下了探索海洋的种子。“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但我不可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他积极填报了海洋科学专业,渴望成为一名造福人类的科学家。他从不觉得自己是不幸的,他说:“老天让我不寻常,我要让自己不平凡”。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值此祝愿刘嵘浚同学步入“双一流”大学,酝酿理想,振翅飞翔,创造奇迹。

通讯员 唐华春 王艳 卿雯雯

责编:孙亚特

来源:洞口县融媒体中心

时空新闻
首页轮播图
邵阳为什么这么红
部门
我要报料

  下载APP